王家坪镇:耕读传家 非遗生辉 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4/11/21  浏览量:   作者:田绪忠 覃永大 田贵学  

张家界是革命老区,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不仅是永载史册的红色沃土,而且是令人沉醉的生态原乡、放松身心的康养乐园、潜力无限的青春之城,更是“耕读传家,非遗生辉”壮大旅游,振兴乡村的绿色家园。

徜徉王家坪,一条条悠然细长的村道,一栋栋古朴素雅的民居,一片片诗意盎然的田园,电影般展现在面前。优美画卷里蕴含的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生活故事,真真切切让人感受到“耕读为本 益国益家”才是这里独有的历史特色,文化底色,生活亮色。

王家坪镇隶属张家界市永定区,东邻常德桃源,南接怀化沅陵,西抵永定沅古坪,北靠慈利洞溪,距张家界市城区60余公里。近年来,王家坪镇党委政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立足本地特色,因地制宜,致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耕读传家 奠定文化底蕴

王家坪镇是一个蕴藏无数精彩故事的地方。

康熙年间,王家坪镇马头溪人郑国祥才华横溢,18岁成为当朝最年轻的进士,被康熙皇帝钦点为拟旨郎,专司起草圣旨之职。经宰相陈迋敬举荐,郑国祥领命编撰康熙字典,自此呕心沥血,历时三年,终成清样,康熙皇帝翻阅后龙颜大悦,着加俸银三级,郑国祥为官清廉,以“为朝廷著书,乃臣子本份”为由相拒。康熙遂改拔专款修建进士楼,郑国祥却将此专款送到福建“修筑炮台固我大清江山”。家乡族人闻之动容,自发捐资在马头溪建成“99根柱头落地,88间厢房相连,内外两个槽门”的进士楼。返乡探亲的郑国祥现场规劝家人撤席散人,当庭手书“耕读为本 益国益家”。马头溪人将此八字装裱成匾额,视为族规村约。

耕读为本,益国益家。明清以来,王家坪人“以耕为本 以读为荣”之风盛行,以郑国祥故里马头溪村为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仅郑氏家族就培育出88个重点本科大学生,其中郑婵娥的两个儿子考上清华,郑显峰的女儿就读北大。截至2023年,从王家坪镇走出18个清华北大生,985、211大学生388人,涌现出以欧春晖、李润霖为代表的青年才俊群体。王家坪镇村民也有攀比之心,唯一的攀比就是比孩子:比谁家的孩子最听话、最孝顺、最好学、最肯干、最和气、最能干。深得“耕读为本 益国益家”精髓的村民们,一代代都在用行动为王家坪厚重的文化底蕴添砖加瓦。

非遗生辉 点亮文化灯塔

王家坪镇的每一个精彩故事都凝聚着汗水和智慧,每一张笑脸都是对美好生活最真诚的颂扬。

李炎雄,一生与王家坪山水为伍,文化相伴,当了18年电影放影员,25年文化站长,退休了还日夜在这片土地上奔忙,说到“非遗”如数家珍:王家坪历史上是九都文化之乡,新中国成立以来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镇,全国农业重点镇,湖南旅游重点镇。现在全镇13个村(居委会)都有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全镇形成“一村一品,一台大戏”格局。

在老站长李炎雄的带领下,我们一路驱车,奔赴可能正在为游客表演的几个村落,去一睹王家坪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

土家扬叉舞。在石堰坪村,一群土家族姑娘小伙正在打草,李站长说:他们手里拿的就是扬叉。扬叉舞是根据土家先民秋收后打草的场景改编而来,表现土家人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喜庆丰收的欢悦之情,承载着土家人浓浓的乡愁。

高花灯。在木山村,游客们正在观看高花灯表演。高花灯代表着光明幸福,12盏灯笼代表12个月,寓意光明灿烂月月平安。本来是春节辞旧迎新的一大民俗,适宜晚上表演,点亮灯笼后,“八仙”“耿民送子”等光彩夺目,远观如银河龙舞,现在常用来满足游客对乡情、乡䪨、乡愁的需求,大白天也拿来表演。

……

码草垛。在砂子垭村,一个大叔正牵着牛用石碾碾压稻草,一群大妈在捆碾压柔软的稻草,然后送到二十米开外的地方,由专人围着一根立好树桩,堆放成圆锥状草垛。耸立在吊脚楼楼前楼后的草垛,是一道亮丽的民俗景观。

在码草垛现场,张家界市非遗促进会副会长赵葛告诉我们:王家坪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在建筑、节庆、巫傩等方方面面,农耕文化记忆着农民辛勤劳作,感恩土地无尽赐予,农耕文明特别的博大精深。

非遗是农文旅融合的灵魂,王家坪镇在探索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利用新路径征途中,创新形成了“乡村+非遗”“旅游+非遗”新模式。

资源聚合 激活乡村旅游

王家坪镇的优势在于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扎实,生态保护完好。全镇拥有1个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个中国传统村落,2项国家级非遗,3项省级非遗,18项市级非遗。一个偏远山里乡镇能拥有这么多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国来说也可能十分难得。再加上风景如画,民风淳朴,能高质量解决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核心问题。

凭借优势资源,王家坪镇精心规划旅游景点。推出了环马头溪田园风光线、环石堰坪民俗文化线、环罗峰山户外徒步线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修建了马头溪、石堰坪、罗峰山3个村级旅游服务接待中心。改造了集镇风貌,集镇污水处理厂和集镇停车场。打造了土家民俗文化一条街,马头溪村国际自行车赛道和乡村游步道。

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选取砂子垭村、桥边河村为七星椒富有时代内涵的乡村“土特产”。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张家界莓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两处有机莓茶加工厂,盘活650多亩优质莓茶园。

一手抓品牌打造,一手加快宣传推广。通过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央视“东西南北贺新春”“山水间的家”等节目和多家媒体齐头并进,集中宣传“马头溪古法榨油节”、“石堰坪土家千人糊仓节”、“苏木绰六月六山歌擂台赛”、“土家割谷晒秋节”、“苏木绰土家年货节”等大型民俗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观游览,体验土家民俗风情。

一套组合拳做实了农文旅融合,激活了乡村旅游。石堰坪村约定俗成每年举办“土家糊仓节”,前三届就取得了接待游客近百万,拉动消费近千万业绩。

科技赋能 唤醒传统村落

王家坪镇致力乡村旅游,把农创引镇入村,吸引青年人返乡创业就业,扶持引导激励发展“休闲康养、观光农业、非遗产品开发直播带货”等新质生产力。

砂子垭村土家姑娘龚赛军,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杭州、深圳闯荡打拼9年,从服装设计助理起步,经设计师,-直做到产品总监。2019年返乡创业,凭着年轻人特有的创劲,开过淘宝店,做过短视频。2020年瞄准农耕文化,翻山越岭,走乡串户,收集传统农耕器具和年代久远的日常生活用具近千件,以自家民居、农家乐为依托,推出“土家农耕文化器具展览馆”。在父母的支持下,以非遗源头产品为主打,开始直播带货,从此,年近古稀的父亲龚巨震成了直播灯光师,母亲张婵浓当上了直播物料管理员,在德国干了四年、美国闯了六年的“海龟”哥哥成了专职司机,一家人齐上阵“风风火火闯九州”。当问及未来打算时,龚赛军表示:一边直播带货、一边把母亲手中“剁辣椒、霉豆腐、坛子菜、米辣子”等土家族十八般绝活学习好,传承好,继承好,发挥好。

王家坪镇走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激活了沉睡的资源,提升了生活的品质,重塑了乡村的气质。面向未来,镇党委书记高嘉微坦言:“王家坪镇乡村旅游的兴起,倒逼我们构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生态空间,依托丰富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通过资源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壮大乡村旅游,助力村民致富。”

徜徉王家坪,无处不是乡村旅游可感知、可体验、可共鸣的新场景,处处隐藏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密码,王家坪值得你来!值得你来了还要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