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建设多彩桑植

2024/01/22  浏览量:   作者:彭英 陈敬礼  

革命老区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万里长征出发地,又是一座绿色宝库,有世界上亚热带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片原始森林,有中国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红色草原自然公园。近年来,桑植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资源托底,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创新机制体制,着力以绿衬“红”、用绿养“绿”、点绿成“金”,全力打造“金山银山”产业生态,激活转换动力引擎,推进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走出了一条红绿融合发展之路。
一、着力以绿衬“红”。立足“元帅故里”红色资源、“桑植民歌”等非遗资源及青山绿水良好生态,以“山河”为底色,以“红色”为亮色,以“人文”为辅色,按照“红色当头,三色融合”旅游发展思路,坚持以高质量的生态资源为红色旅游赋能,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双轮驱动。坚持“红红结合”,深挖活用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教育,探索多元立体的红色研学体系,依托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研学、红色培训、爱国主题教育活动,赓续革命红血脉,以研促学汲力量,被评为“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红色旅游目的地”。加强区域联动协作,湘鄂渝黔4省市17市州76县市区共同签署《桑植共识》,为全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板。以红色资源赋能草原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湖南南滩草原自然公园入选国家首批“红色草原”。坚持“红白相融”,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精心打造贺帅故里洪家关文旅景区,成为桑植“红色旅游引领样板区”的先锋区、张家界市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不可或缺的红色旅游增长极。打响“桑植民歌”品牌,县领导集体成团唱桑植之美,积极举办桑植民歌节,桑植民歌“五进一回”等活动,着力营造“无人不歌、无时不歌、无处不歌”的浓厚氛围。打造桑植民俗文旅精品,桑植空壳树乡桑植民歌寨、五道水芭茅溪红歌寨、龙潭坪红军村等被列为“非遗红色之旅”。坚持“红农结合”,在红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等,打造银杏塔村茶旅等农旅高度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推动红色旅游与绿色发展相融共生。加大红色资源与城区、景区和休闲、体验、康养有机整合、融合发展,全力打造“讲红色故事、唱桑植民歌、品桑植白茶”的特色旅游品牌。
二、着力用绿养“绿”。依托具有全球意义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的良好生态,坚决扛起生态保护责任,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提升生物多样性利用水平,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为全球生物“多样之美”注入“中国力量”。从协议到协力,万类霜天竞自由。通过“智守”合力、“智治”赋能、“智慧”驱动、“智谋”汇聚、  “智效”协同,不断提高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南滩草原自然公园等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物种、新记录种不断被发现,保护区内目前发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别达到77种、47种,桑植腹链蛇、桑植金腰、桑植角蟾等以桑植命名的特有物种6种,入选全球77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自然保护地。湖南南滩草原自然公园成为全国首批国家自然公园。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大鲵已超过两万尾,是低谷时期的10倍以上。从护水到兴水,中国好水强引擎。全面落实河长制,坚持“三水并重”,通过硬核护水,全县90%以上的河段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澧水源头水获“2018年中国好水”称号。借“中国好水”做“买卖”,将农夫山泉基地建设项目引入落户,桑植成为中国500强企业农夫山泉公司的首个湘籍水源地。农夫山泉桑植项目一期投产后,销售产值达10亿元,税收可达8000万元以上;全部投产后销售产值可达18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5亿元以上。
 、着力点绿成“金”。始终坚持把绿色产业作为县域支柱产业来打造,围绕“三叶两材一金鲵”,积极培育绿色健康农产品,将对生态资源的认同转化为对生态产品的认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厚植资源禀赋,全面提升竞争力。强化政策保障,实施“桑植白茶”百亿产业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布局粽叶产业“四梁八柱”,出台《桑植县粽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扶持产业发展政策。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稳步增强白茶、粽叶、萝卜等企业发展后劲,全县拥有白茶经营主体达56家,基本形成育种、茶园、初精制加工和品牌营销完整产业链;拥有规模粽叶加工企业5家,加工厂5家,合作社58家,已形成集粽叶开发、收购、加工、销售、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强化汇智赋能,全面提升创新力。坚持“点”上强龙头,将绿色产品升级为品牌优势,“桑植白茶”“桑植粽叶”“张家界大鲵”“桑植魔芋”“桑植蜂蜜”“桑植茶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桑植萝卜”“张家界大鲵”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康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坚持“线”上抓延伸,将绿色产品升级为生态产业,全县白茶种植面积7.95万亩,从事茶产业的有9.45万人,年产茶4200吨;野生粽叶保有量27万亩,人工粽叶2万多亩,年产粽叶达到14亿片。坚持“面”上求突破,以白茶为主导,打造“三叶两材一金鲵”特色农产品基地,推动桑植生态食材及药材规模化、链条化、安全化、绿色化发展。实现桑植白茶产值5.8亿元,粽叶产值3.5亿元,稳定产烟10万担,三木药材16万亩。注重三产联动,全面提升发展力。抓精深加工提质,打造集加工、生产、旅游为一体的“百里茶廊”,发展壮大棕叶、大鲵、中药材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推进食品加工与农产品种养、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设重要的生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茶叶、休闲食品、特色饮品产业集群。以农旅融合丰富旅游形态,让更多游客体验桑植白茶、棕叶民俗等的文化精髓,荣获2022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茶旅融合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创新两山机制,凝聚合力促转化。创“两山”机制体制,在全省率先探索“飞地经济”“点状用地”“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改革,“村社合一、党群连心”  “彩票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发展”乡村振兴模式,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抓手打造“知识产权精准扶贫”的世界级样本,激发“两山”转化活力,全面加快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驶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