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

2019/10/16  浏览量:     

  编者按:

   张家界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组织编写的《红旗漫卷---张家界红色记忆》是我市首部集中反映张家界革命历史的著作,图文并茂,夹叙夹议。全书笔墨集中于1927年至1936年10年间,以贺龙率领张家界儿女参加南昌起义,党组织领导创建湘鄂边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黔东特区。湘鄂川黔根据地以及红二方面军战略转移为主线,全景式地展示了张家界作为革命老区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张家界有史以来人文蔚起到近代张家界仁人志士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从贺龙挥师北伐到5000名张家界儿郎参加南昌起义;从湘鄂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从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到土地革命;从红二、六军团会师到告别苏区父老乡亲实行战略转移,展示了张家界昨天经历的苦难辉煌,反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走过的艰辛。本书跌宕起伏,内容丰富,研究扎实,富于情感。对于弘扬老区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对于传承张家界红色文化与历史、凝聚张家界发展优势和动力搭建独特载体。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谨以此书用连载的形式分享给大家,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二.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

   ★红六军团奉命突围西征

  正当红三军进入黔东,开辟黔东特区时,湘赣苏区和红一军团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下,1933年9月至1934年夏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屡战失利。党中央、中革军委不得不作出退出根据地的决定,实行大规模的转移。

  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向红六军团下达了《关于红六军团转到湖南造新根据地问题给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对红六军团向湖南中部转移的路线、行动步骤以及到达预定地域都作了具体规定;命令红六军团离开湘赣根据地,转移到湖南中部开展游击战争,创立新的苏区,同时与红三军取得联系;并确定原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为中央代表,随军行动,成立以任弼时为主席,萧克、王震为委员的军政委员会,为红六军团突围转的最高领导机关。《训令》 实际上是指示红六军团担负红军突围转移先遣队的任务。

  8月7日,红六军团9700多人,由江西省遂川县横石等地出发,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于11日到湖南省桂东寨前圩。第二天,全军召开连以上干部誓师大会,宣布军政委员会和军团部的组成名单。红六军团军团萧克,政委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下辖时期、十八两个师。十七师师长萧克兼,政委王震兼;十八师师长龙云,政委甘泗淇。12日晚,红六军团寨前圩出发,经过2个多月的艰难行军,穿行20多个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在1934年10月初到黔东。

  红六军团由湘赣苏区突围西征,连续行军作战78天,跨越敌境 5000多里,战胜了湘、粵、桂、黔四省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自然困难,历尽千辛万苦,付出重大代价。

   探明了沿途国民党军兵力部署的虚实,查明道路、民情,传播了红军的政治影响,胜利地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赋 予的战略任务,为中央机关和红一军团湘西实施战略转移,起到了侦察、开路的先锋作用。

   ★木黄会师与南腰界会师大会

  当红六军团进入黔东境内时,湘、桂、黔三省敌人对红六军团的追堵不仅没有放弃,相反正在策划更大规模的围歼。三省敌军经过精心策划,张开大网等待着红六军团的到来。

  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在黔东甘溪突然遭遇桂军的包围,红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部队被敌人截为三段,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约20多个团的包围之中。李达带领 的前卫部队奋力突围,于15日在沿河县的水田坝与红三军第七师二十六团会合。贺龙获悉红六军团的处境后,立即率领主力部队由沿河南下,围绕梵净山接应,与红六军团第十七师第五十团会合于江口县木根坡,部队继续南下。红六军团主力越过石阡、镇远大道后,从敌军间隙中兼程前进,经尧寨、冷家榜,于20日击退湘军第110团于黔军一部的阻击,在公鹅坳通过石(阡)、江(口)大道,继经茶寨、德旺、缠溪、慕龙,于23日到达木黄。24日,红六军团经过78天的艰苦远征,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红六军团领导人与前来接应的贺龙、关向应等红三军领导人在黔东印江县的木黄胜利会师,主力部队也在此会合。

  由于敌情紧迫,部队在木黄稍事休息后,于当天下午到达松桃石梁。1934年10月25日,两军团向黔东特区东北端的酉阳南腰界进发。26日,任弼时以中央代表的名义在红三军司令部南腰界余家桶子主持召开了两军团领导人联席会议。两军团领导人互相交流了思想和各自情况,讨论确定了两军团会合后集中行动的统一指挥和下一步的行动方向等问题。

  27日,两军在南腰界的猫洞大田举行了庆祝会师胜利大会。会上,任弼时宣读了中央两军会师发来的贺电,报告了当前的形势和部队的任务,同时宣布了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及部队整编等项决定,并阐明红二、六军团会师义及今后任务。贺龙讲话对六军团表示热烈欢迎,他分析了当前形势后指出,“可靠的根据地在我们的脚板上,我们要再接再厉,去创造更大更可靠的根据地”。关向应、萧克、王震也讲了话,他们都要求加强两军的团结,并发出了新的战斗号召。

   ★红二、六军团会师的历史意义

  会师时,贺龙曾说:“会师,会师,会见老师。你们来自井冈山,那是毛主席、朱总理创造的苏区,一直是我贺龙和我们红三军学习的榜样。”在会师后,贺龙指示红六军团当前要抓紧三件事:第一是睡好觉和吃饱饭;第二是洗澡、理发和洗衣服;第三是打草鞋。要他们好好地恢复体力,整理组织,准备继续战斗。红三军指战员也尽一切可能保障红六军团休息好,给他们筹粮、送肉、送盐;拿出自己的草鞋筋子,帮助他们打草鞋。同时,还给部队配了部分乘部分马,拨了一部分轻机枪。红六军团对于红三军的热情帮助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深为感动。在红六军团的帮助下,红三军加强了党团建设和政治工作,开始恢复部队中党团员的党籍、团籍。但由于党团员还不到部队人数的十分之一,连队中还没有党、团支部,有的两个连队成立一个党支部;师团政委都是新提拔 的,工作能力很弱;指导员缺少一大部分;政治工作系统还未建立;部队中“肃反”恐惧仍然存在。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任弼时和萧克、王震从大局出发,将富有政治工作经验的红六军团政治部和红三军政治部合并为红三军政治部,并把保卫局完整地调给了红三军。同时,还选派一批干部到红三军师、团一政治机关。“在贺龙、任弼时和关向应领导下,红三军的各级政治机关和各种政治工作制度逐步健全了,并陆续启用了被错误处理撤职的干部,恢复了被错误开出党的党员的党籍,加强了党支部的建设。”

  在两个军团师中,贺龙突出表现了他顾全大局的高风亮节。会师后,从红六军团抽调一大批政工干部给红二军团,其中有甘泗淇、袁任远、方理明、陈希云、张平化、余秋里等人。贺龙对这些同志非常重视,非常信任,分别安排他们担任了军团政治部主任或师团政治委员、师团政治机关负责人,而把红二军团原政工干部正职将为副职或分配到下一级去工作。红六军团贺庆积说“贺老总的这种伟大风格,对部队的教育极大,为两支部队的紧密团结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红六军团长途转战,损失很大,部队疲劳,迫切需要得到休整。红三军,由于夏曦的错误领导长期得不到纠正, 迫切希望通过红六军团会师,沟通与中共中央的电报通信,在中央领导下纠正在夏曦路线、方针以及党、军队建设等方面的错误。会师,为解决两军建设中各自存在的迫切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会师时,红三军有4300多人,红六军团有3300多人,黔东独立师有800多人。“红二、六军团的会师,是胜利的会师,团结的会师,模范的会师,使来自两个战区的红军结成一个战斗的整体,成为配合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进一步创建和扩大湘鄂川黔苏区的强大力量。这不仅是红二、六军团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是两军团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

  红二、六军团的会师,标志红六军团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与二军团会和的光荣任务,是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第一个目标的确立,标志着长江南岸又一块影响深远的革命根据地即将诞生,也标着这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正式孕育。此后,两军团领导人高举苏维埃革命的旗帜,站在武装斗争的最前线,制定了坚守黔东、挺进湘西的战略方针,开创了湘鄂川黔地区革命斗争的新局面。“两军团会师后,战略突出作用凸现,红二、六军团在创造、巩固和发展新苏区的同时,按照中央指示,实施钳制和吸引敌人的战略任务,两军团挺进湘西之后的一切重大行动,始终受命于中央战略大转移全局决策,并发挥了关键作用,形成了独当一面的战略格局,使红二、六军团的整个命运自此与中央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从而打乱了敌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使中央及时进行战略转换,形成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两个主要战场协力剿敌的战略格局”。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