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

2019/08/30  浏览量:     

编者按:

   张家界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组织编写的《红旗漫卷---张家界红色记忆》是我市首部集中反映张家界革命历史的著作,图文并茂,夹叙夹议。全书笔墨集中于1927年至1936年10年间,以贺龙率领张家界儿女参加南昌起义,党组织领导创建湘鄂边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黔东特区。湘鄂川黔根据地以及红二方面军战略转移为主线,全景式地展示了张家界作为革命老区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张家界有史以来人文蔚起到近代张家界仁人志士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从贺龙挥师北伐到5000名张家界儿郎参加南昌起义;从湘鄂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从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到土地革命;从红二、六军团会师到告别苏区父老乡亲实行战略转移,展示了张家界昨天经历的苦难辉煌,反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走过的艰辛。本书跌宕起伏,内容丰富,研究扎实,富于情感。对于弘扬老区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对于传承张家界红色文化与历史、凝聚张家界发展优势和动力搭建独特载体。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谨以此书用连载的形式分享给大家,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二、工农革命军整编与湘鄂边苏区的创建

   ★堰垭整编

  1928年11月,湘西前委在桑鹤边界收到《中共中央关于军事策略问题给贺龙同志之指示信》。指示信对贺龙及其领导的红军“孤军奋斗与牺牲的精神,首先表示十分的敬佩”,并就游击战争的任务、方针及前途等问题作出明确指示。信中指出,游击战争的主要任务是没收地主土地交给农民,消灭地主阶级,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注意吸收工人和贫农参加游击战真,发展壮大工农革命的红军队伍;坚决打击和削弱反动势力。信中强调:必须注意广泛发动农民群众,要注意扩大暴动的范围;民团、土匪武装中的多数人属于贫苦农民,要向他们广泛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政策,争取把他们分化过来。信中要求前委“在强大的敌人的包围下”“宜竭力避免与敌人的主要力量直接冲突”“应极力帮助发动群众”“你们的武装只有在广大群众当中才能生存和发展”等。

  中央的指示信,使湘西前委大受鼓舞和启发,明确了开辟湘鄂边根据地的正确道路。此外,中央在指示信中还担心贺龙在湘鄂西的目标太大,容易引起敌人的猛攻,很希望贺龙“来中央帮助军事工作”“龙兄即刻启程前来中央是为至要”。

  1928年11月中,湘西前委根据中央指示信精神和贺英的建议,结合部队的实际状况,抓住暂时撤退的机会,将部队集中到桑鹤边界的堰垭一带进行全面整编。这场整编,历时10天。整编中,湘西前委疏散老弱病残,遣散动机不纯分子,发展党团组织,加强党的领导,充实基层骨干,严格教育管理,逐渐摸索和积累了一套利用、教育、改造地方土著武装的经验。整编后,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仅剩下91人,72支枪,全军党务工作由陈协平负责,军务工作由王炳南负责,贺龙化名秘密指挥。同时果断处理了滕树云、朱炳璋阴谋拖枪逃跑事件。

  堰垭整编,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虽然人数减少,但大浪淘沙,留下的却是精华。他们经受住斗争的严酷考验,是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革命骨干,整体政治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党的组织工作、政治思想工作都有较大的加强,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整编期间,前委为了解决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枪支、弹的补给和工农革命军第四家属的安置等问题,加强了党的秘密工作。在官地坪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秘密联络处,贺龙旧交向虞卿、谷岸峭帮助安置工农革命军伤病员及家属,为部队补充部分枪支弹药及食盐、布匹、药品和电池等物资,使官地坪成工农革命军的后方基地,一直持续到1931年春。

  整编结束后,湘西前委根据鄂西特委和施鹤特的请求,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鄂西游击,发动群众,沿途改造、吸收神兵,壮大工农革命队伍,打开斗争局面。此次向施鹤地区的恩施、鹤峰、来凤、宣恩、咸丰各县游击活动,是整编过程中就确定了的。湘西前委的游击计划贯彻中央的路线和方针,即:要扩大游击区,不局限于一隅;要进行割据,注重发动群众,尤其是争取神兵,壮大红军队伍。其中,争取、改造神兵,对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发展和湘湘鄂边据地的开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湘西前委在堰垭整编时,认真研究了党对神兵的政策和策略。根据中央有的关指示精神,决定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对于神兵领袖实行分化争取,打击顽固首领;对于下层有觉悟的群众,尤其的佃农、雇农要教育吸收,使他们成为党和革命的武装的群众。1929年1月2日,工农革命军在鹤峰邬阳关将“神兵”队伍中的骨干200多人正式收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特科大队”。

  1928年12月3日,湘西前委率工农革命军抵达湖北利川老屋基,与施鹤特委负责人杨维藩部会和并召开联席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及鄂西特委的委托,正式将湘西前委员会改称为“湘鄂西前敌委员会”,鄂西地方党组织纳人湘鄂西前委领导。湘鄂西前委成员由过去的5人增加到7人,贺龙任书记,张一鸣、李良耀、汪毅夫、陈协平、罗统一、杨维潘为委员。此时,前委加强了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在前委之下设立党支部,管理红军党务,工农革命军内的党员由原来的40余人增至60余人,其中士兵党员超过半数。此后,湘鄂西前委高度重视党的纪律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强组织设、农运、经济等方面的工作,使部队的战斗力得到加强。不久,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就发展到400余人,200余支枪。1929年1月,湘鄂西前委率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占领鹤峰县城,成立鹤峰县苏维埃政府。

  鹤峰革命政权的建立是桑植起义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是创建湘鄂边根据地,实行红色割据的一个重要节点。湘鄂西前委通过对鄂西神兵的争取、教育和改造,取得了领导当地农民运动的主动权,积累了乡村武装割据的初步经验。此后,为在湘鄂边迅速打开局面,尽快形成巩固的割据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主力部队撤出鹤峰县城,向桑鹤边界游击。

   ★杜家村整编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诞生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对党的政治路线、革命形势、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说明,为湘鄂西工农武装割据的继续发展指明方向。1929年1月中旬,中共六大决议案由卢冬生从上海带回湘鄂边。

  1929年春,正当湘鄂西前委领导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湘鄂边与敌人英勇斗争期间,蒋、桂新军阀之间的矛盾已成剑拔弩张之势。湘鄂两省国民党军队先后被调往前线参加混战。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贯彻中共六大决议,全面进行整顿部队的工作。

  1929年2月1日,工农 革命军集结到桑鹤边界的鹤峰银杏坪和梅子岩一线,军部驻在杜家村,湘鄂西前委在杜家村领导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进行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整编。整编中,贺龙介绍了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向全体官兵传达了中共六大会议精神;对官兵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将一批作战勇敢、立场坚定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增设了党的基层支部,各连设立了士兵委员会,建立了“三操两讲 一游戏”制度(一天操练三次,讲政治课、军事课,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部队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工农革命军正式改编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贺龙任军长,恽代英任党代表(未到职);全军设立一路指挥部,王炳南任一路指挥,张一鸣任党代表,下辖一、二中队和特科大队,一中队长贺炳南、党代表汪毅夫,二中队长贺沛卿、党代表XXX,特科大队长陈宗瑜、党代表徐锡如。全军共600多人,300多条枪。为迷惑敌人和有利于部队活动,贺龙继续隐姓埋名秘密指挥,军部和贺龙的名号暂不公开。 整编于2月8日结束。此次整编是公开进行的,整编后部队结构更为严谨,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大大增 强,使红四军获得空前的团结统一。经过半年的斗争,红四军已发展至千人 。

   ★湘鄂边苏区初步形成

  1929年2月,红四军再次攻占鹤峰县城,成立中共鹤峰县委,恢复了县苏维埃政府。3月8日,湘鄂西前委向中央提出因红军无人负责及路途阻隔,贺龙暂无法到中央工作的请求。后来中央同意贺龙仍留在湘鄂西工作的意见。鹤峰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湘鄂边反动统治者极为惊恐,多次求湘鄂两省政府派兵“堵剿”。3月18日,鹤峰团防头目王文轩,以湘鄂西民团联防总指挥的名义,联合石门团防罗效之,桑植团防刘子维、向凤翔,五峰团防孙峻峰,恩施团防傅维峰、赵金轩,建始团防刘华轩、刘作舟、黄协臣,巴东团防刘真吾等部共1万余人,分数路进攻鹤峰,企图夺取县城,消灭红四军。湘鄂西前委集中红四军主力打击王文轩、孙峻峰部。在距鹤峰20里的张家坪与敌激战,毙伤敌一部,击毙了王文轩。其他各部敌人闻风而退,保存了鹤峰的红色割据区域。

  3月下旬,贺龙率红四军主力在桑鹤边界收编土著武装谷志龙部,编为红四军第二旅,后返回鹤峰堰垭休整。4月中旬,红四军主力撤出鹤峰县境,向五峰、石门、长阳等地发展。红四军在长阳开展游击斗争期间,获得大批给养和兵员。

   5月上旬,红四军返回鹤峰休整。这时,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给贺龙及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信带到鹤峰。周恩来在信中对政治形势与 红军发展方向、红军游击战争、党的组织与训练等问题作了明确指示。指示信着重介绍了毛泽东、朱德总结的建军经验,信中说:“在朱、毛军队中,党的组织是以连为单位,每个连建立一个支部,连以下分小组,连以上有营 委、团委等组织。因为每连都有组织,所以在平日及作战时,都有党的指导和帮助。”

  中共中央的指示信,对湘鄂西前委和刚刚建立半年时间的湘鄂边苏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湘鄂西前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指示信的精神,针对红四军在游击战争中出现的指导思想不明确、部队成分复杂、基层骨干薄弱、党的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部队和苏区建设 发展不快等问题,对照中央指示信,一一进行检查讨论。经过学习和总结,进一步克服了单靠命令行事的作风,按照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经验,在连队普遍建立党团组织,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建立了政治机关,注重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训练党员和加强苏区建设等问题,也采取了新的措施。

   在此基础上,湘鄂西前委对红四军再次进行整编。军以下设第一 路指挥,将原第一路的两个中队合编为第一团,特科大队编为第四团, 谷志龙部百余人编为独立第二旅。整编后,贺龙任军长,王炳南任第一 路指挥,张一鸣任党代表;贺桂如任一团团长,龙在前任党代表,贺炳 南、贺佩卿、向伯胜分别任一、二、三营营长;陈宗瑜任第四团团长,徐锡如任党代表,谷中清、唐占益分任一、二营营长;谷志龙任独立第二旅旅长,汪毅夫任党代表。各营、连都成立了党的营委、支部或小组,从士兵中发展了一批党团员。从此,开始执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则,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在鹤峰期间,湘鄂西前委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了鹤峰县委,一方 面指挥红军扫清割据桑、鹤的障碍,一方面派出得力干部,协助县委开展土地革命。至此,以鹤峰县城为中心区的红色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红四军由鹤峰转战喿植和南岔大捷

  为巩固和扩大割据区域,1929年5月下旬,按照湘鄂西前委计划, 红四军除留少数部队会同农民警卫团保卫鹤峰根据地外,主力挥师南 进桑植。国民党“桑鹤联防剿共总指挥”陈策勋闻讯后,急忙纠集刘子 维、向凤翔及大庸、慈利等县团防数千人,在桑鹤边界阻击,企图阻止红四军南进,以至困死在鹤峰。当红四军一部抵达桑植谷罗山时,遇敌重兵阻击,激战一昼夜,未能突破敌人防线,部队返回鹤峰老村河一带。

  6月10日,红四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再次向桑植挺进。一路在罗峪歼灭刘子维一部,另一路在凉水口歼灭向凤翔一部,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敌人防线动摇全线溃退。红四军于12日再次占领洪家关,14 日集中力量攻破桑植县城,成立以李良耀为书记的桑植临时县委,接着成立桑植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汪毅夫为主席、陈昌厚为副主席、吴天锡为军事主席。6月18日,湘鄂西前委主持召开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成员会议,成立桑植县农民协会,陈昌厚为主席,朱绍田、屈进武、廖汉生为委员;同时,组建了县总工会、县农协和农民自卫军等组织;决定在乡村建立红色政权。不久,红四军抽调部分骨干深入农村,组建了方家坪、岩垭、小河口、洪家关、桥自湾等区、乡苏维埃政府和乡党支部,展开轰轰烈烈的农村土地革命运动。在此基础上,湘鄂西前委抓紧红四军的建设,接收、改编了大庸县原国民革命军覃辅臣率领的400余人和桑植伍琴甫率领的 100余人的队伍,组成第二路指挥和第五团,覃辅臣任第二路指挥,伍琴甫任第五团团长。部队恢复到1500余人。

  桑植红色政权的再次建立和红四军力量的不断恢复壮大,“使湖南省主席廉‘清乡’司令何键为之震惊。蒋介石在武汉得知贺龙指挥的红军在湘鄂边活动的情报,急招何键去武汉密商‘清剿’方案。6月中旬,何健陪蒋介石抵长沙,密电驻辰州(沅陵)独立十九师师长陈渠珍,带领桑植、大庸、永顺、慈利、石门、鹤峰、五峰、宣恩、来凤、咸丰等县地主武装,同国民党正规军吴尚、戴天明等师配合,采取严密封锁的战术,从东、西、南、北向桑植步步进逼,作铁桶式的包围。”6月下旬,陈渠珍部向子云旅周寒之团2000余人逼进桑植。贺龙决定诱敌深入,让敌人在南岔渡过澧水,使其背水作战,聚而歼之。

  7月1日,周寒之率部从永顺经碑里坪、水田坪、水井垭进占桑植 南岔的小河口、南岔渡口、龚家嘴等处横渡澧水,直冲桑植县城。红四军以部分兵力依托有利地势,节节阻击,诱敌深入。主力集结于桑植县 城附近的梅家山一带待机出击。敌军进到吴家坡后,红四军第一、四团 和军部特务连从八斗溪西北高地发起猛烈反击。敌军受重创仓皇后退。红四军紧追不舍,周部残余退到澧水,来不及渡河,大部分被歼灭,周寒之被击毙,红四军缴枪数百支。南岔大捷是红四军第二次解放桑植县城后的第一次大胜利,为桑 植起义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赤溪河大捷和湘鄂边根据地的形成

  南岔大捷歼灭敌周寒之部以后,苏区军民士气大振,为发展根据地开创了有利局面。湘西军阀陈渠珍不甘心失败,加紧组织力量,准备进行反扑,他命令向子云步兵第三团再犯桑植,找红军主力作战,企图进行报复。向子云听到周寒之惨败的消息,决定亲征,狂言血洗桑植。

  1929年7月中旬,向子云任总指挥,率部2000余人及地主武装倾巢出动,从桃子溪、利福塔、赤溪河再次进犯桑植城。7月14日晚,湘鄂西前委命令红四军撤出县城,给敌军留下一座空城,将红四军主力隐蔽于城北的梅家山、八斗溪、柏家冲一线,另一部在西界、茅岗设伏,切断敌人退路。7月15日上午,向子云先头部队进入县城。下午2时许,后续部队全部度过赤溪河,缓缓向县城移动。贺龙见敌人兵力分散,时机成熟,马上发出总攻的命令。霎时间,伏兵四起,红四团身披红衣从柏家冲跃出,经高家坪、乌龟嘴杀进东门;红一团从八斗溪冲出,直播北门;红二团、独立团飞下梅家山,直插汪家坪,截击敌军退路和援兵。敌军经不住红四军的突然进攻,城内敌人大部歼灭,路途溃军又被截为几段,首尾不能相顾。向子云急率护卫队向原路回窜,指挥后续部队突围。贺龙急令贺桂如一团沿蛾子坡穿插敌后,基敌侧背,敌只得向赤溪河渡口集结,但船只早已被红军隐藏对岸,澧水上游又突发洪水,水急不能泅渡。红军西面钳制和正面猛烈,敌军只得举手投降。向子云自知无力回天,拉着骡子尾巴强行泅渡,却连人带骡子葬身洪水。敌人除从山上逃跑百余人外,其余全部被歼灭。

  南岔、赤溪河两站皆捷,共歼3000余人,缴获枪支2000余支,是红四军建军以来的两次大捷,减轻了敌军对桑植苏区的压力,极大地鼓舞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对巩固和扩大苏区产生积极影响。由于群众积极参军和补充了少数俘虏加人红军,红四军增加到4000余人,3000余支枪,其“声势之大,确能使湘西敌人发抖”。

  赤溪河大捷后,湘鄂西前委对红四军再次进行了整编,军下设特务营、第一路指挥部及第二路指挥部;特务营营长贺沛卿;第一路指挥王炳南,党代表张一鸣。下设第一团,团长贺桂如,党代表龙在前;第二团,团长文南甫,党代表吴协仲;第四团,团长陈宗钰,党代表覃苏;第五团,团长伍琴甫,党代表汪毅夫;补充团团长胡海云;第二路指挥覃辅臣。营以下的单位都设了专职政治干部,在连队建立了党支部和士兵委员会。为培养干部,在军队和地方选调一批学员,成立军事政治训练班。训练班由曾在南昌起义时担任过团长、海陆丰暴动时担任过红二师师长的湘西特委委员董朗主持。

  8月1日,湘鄂西前委在桑植县城召开“庆祝南昌暴动两周年暨追悼贺锦斋、吴天锡诸烈士纪念大会”。贺龙主持大会,并敬献挽联:“为党哭英烈,有不死精神,震惊湘鄂;凭吊增感慨,借诸将血迹,洒满全球!”陈协平代表湘鄂西前委大上致词。会后,人们抬着贺锦斋、吴天锡、黄鳌、贺满姑等烈士灵位,绕县城游行。

  南岔、赤溪河大捷,标志红四军的建设和发展步人一个新阶段。“红四军初建时3000人,却不能打败路的国民党军龙毓仁旅,反被其击溃。时隔仅年余,红四军兵力也是3000人,却能歼灭来犯之敌3000 余。这雄辩地说明了红四军的成长和战斗力提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已经形成;党在红军中建立了各级政治机关和党团组织,发展了党、团员,充实了红军中的骨干;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党、团员的带领下,部队的政治素质发生根本性变化,觉悟大为提高,斗志旺盛。”

  在南岔、赤溪河大捷的推动下,桑植县的群众斗争迅速展开。在湘鄂西前委的领导下,桑植县委和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和发展农民协会、基层党组织以及乡村红色政权。桑植的革命斗争达到高潮。至此,桑植、鹤峰的红色区域连成一片,以桑植、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