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

2019/05/24  浏览量:     

编者按:

   张家界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组织编写的《红旗漫卷---张家界红色记忆》是我市首部集中反映张家界革命历史的著作,图文并茂,夹叙夹议。全书笔墨集中于1927年至1936年10年间,以贺龙率领张家界儿女参加南昌起义,党组织领导创建湘鄂边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黔东特区。湘鄂川黔根据地以及红二方面军战略转移为主线,全景式地展示了张家界作为革命老区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张家界有史以来人文蔚起到近代张家界仁人志士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从贺龙挥师北伐到5000名张家界儿郎参加南昌起义;从湘鄂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从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到土地革命;从红二、六军团会师到告别苏区父老乡亲实行战略转移,展示了张家界昨天经历的苦难辉煌,反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走过的艰辛。本书跌宕起伏,内容丰富,研究扎实,富于情感。对于弘扬老区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对于传承张家界红色文化与历史、凝聚张家界发展优势和动力搭建独特载体。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谨以此书用连载的形式分享给大家,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

   第一章 澧溇画卷(连载三)

  二.苦难辉煌的历史

   ★在血雨腥风中打出湘鄂边第一面红色军旗

  1927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正当北伐战争席卷长江流域,继续向北发展的关键时刻,帝国主义列强感到其在华利益进一步受到威胁,一方面继续拉拢蒋介石,一方面加紧进行武装干涉,加速了蒋介石同帝国主义势力勾结的步伐。1927年4月,蒋介石“清党”,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也迅速走向反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受失败。在中国政治局势急剧逆转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艰苦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5月21日,由原直系军阀部队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革命叛乱"制造马日事变"致使湖南革命形势陡然逆转"张家界区域的慈利、桑植、大庸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1927年6月唐生智改组湖南省政府后,积极推行反共政策,有计划地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清党”“清乡”,明令取缔共产党组织,解散工会、农会、商会、妇女会、学生联合会等群团组织。按照国民党省政府的指令,大庸、慈利、桑植各县大办团防,组建“挨户团”“清乡团”等地主武装,作为镇压革命、捕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的工具。3县国民党政府均成立了“清乡”委员会,由县长任清乡委长,县团防局长任清乡副委员长,县党部负责监督清乡的实行。9月,湖南省清乡督办署发出法字第4551号训令,除原通缉的慈利县共产党人张一 鸣、黎夏卿、袁任远等11人外,又通缉莫祖绅、李光佛、叶国华等50人。10月,又发出法字第7288号训令,通缉慈利县一都区张学阶游击队中的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共47人。此次“清乡”,敌人手段残忍毒辣,执行“马日后有显著工作和现行工作之共党, 无论自动自首或被举发君处极刑,在清党后有被举发确为共党者一律处极刑的惩共办法,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马日事变后的两次大屠杀中,仅慈利县先后遭敌杀害的就有1100余人。

  活动在张家界地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骨干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刀所征服,在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下,他们迅速聚集起来,组织和发动工农群众,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在桑植县和慈利县举行武装暴动,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系列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极为严峻的形势下,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发动反对南京和武汉国民党政府的军事行动,即南昌起义。1927年7月,叶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由贺龙指挥的第二十军等部队,在“东征讨蒋”名义下,从湖北武汉调到江西九江地区,进而开到南昌及 其附近地区。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3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以贺龙、贺锦斋、余愿学、贺文显、贺桂如、王炳南为代表的一大批张家界籍(桑植县) 指战员直接参加南昌起义,为起义的成功做出重要贡献。贺龙带领二十军全军参加起义,并出任南昌起义总指挥,5000余名张家界儿女参加南昌起义,表现出张家界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咕强决心。

  南昌起义胜利后,根据中央的部署安排,部队孤军南下广东。部队在南下期间,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期望占领出海口,取得国际援助,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伐。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到失败。部队在广东潮汕地区被打散后,中共前敌委员会决定主要领导人转移。1927年10月30 日下午,贺龙在转移去上海之前,嘱咐起义部队中桑植籍的共产党员和骨干分子如王炳南、贺桂如、文南甫等设法回桑植找党组织联系,发展武装,为新的革命行动做好准备。贺龙到上海后,党中央准备派贺龙去苏联学习,但贺龙认为党正在开展武装斗争,要求回湘西开展武装斗争,并代两湖省委组织拟定了《湘鄂西暴动计划》。于是,中央改变了派贺龙去苏联学习的决定,1928年1月,在上海由中央直接组建了湘西北特委,并派贺龙去湘西领导武装。1月 11 日,贺龙、周逸群等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离开上海,西进武汉,转战荆江,历尽艰险,于2月28日到达桑植洪家关。

  贺龙、周逸群等抵达洪家关的当天深夜,在贺龙家里召开紧急会议,就建立中共桑植县委、宣传发动群众、联络和争取各类地方武装、迅速建立起义军、筹备武器装备和给养、设立苏维埃政府和群众组织等涉及桑植起义的有管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通过一系列工作,组建起一支拥有3700余人、1500余支枪的革命武装力量,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贺龙任军长,正式打出湘鄂边区第一面红色军旗。

  1927年底至1928年春,共产党人在桑植组织年关暴动,1928年4月2日清晨,湘西北特委率领工农革命军分三路向桑植县城逼进,发动桑植起义。4月3日,湘西北特委在县城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宣布成立“桑植县革命委员会”,并颁发《工农革命军布告》。随即接管了国民党桑植县政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历经磨难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桑植起义以后,工农革命军几次受挫,湘西北特委的工作几乎陷入停顿状态。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周逸群被迫转移到鄂西开辟工作以后,湘西北特委只剩下贺龙一人在湘西地区领导开展武装斗争。1928 年5月,经中央同意,中共湖南省委将活动于桑植的中共湘西北特委与活动于常德的中共湘西特委合并为中共湘西特委,并在工农革命军中组建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管辖工农革命军及所在地区党的工作。7月上旬,中共湘西特委派特委委员陈协平到桑植传达省委指示,参加前委工作。与此同时,中共湘鄂两省党组织陆续向工农革命军派来一些领导骨干。

  随后,中共湘西前委在桑植罗峪(今谷罗山乡)对部队进行集中整顿(史称“罗峪整编”),在大队以上设党代表,连队建立党支部。8月1日,将工农革命军正式改称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通过罗峪整编,保证了党对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领导,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对红军和根据 地的发展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罗峪整编后,根据湖南省委和湘西特委的指示,除留下部分队伍坚 持桑植的斗争外,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主力先后在石门、临澧、常德、桃 源、鹤峰等地开展革命斗争。期间,湖南军阀调集上万兵力向工农革命 军进攻,第四军又遭受严重挫折,部队曾由1500余人减少到200余人, 军参谋长黄鳌、师长贺锦斋壮烈牺牲,贺龙的胞妹贺满姑英勇就义。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湘鄂边隐蔽期间,正值隆冬严寒,战士们身着 单衣,忍受着无粮无药的煎熬,住岩洞、吃树皮,饱尝艰辛。由于敌人严密封锁,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前委多次派人赴上海、湘西、鄂西寻找党组织,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也先后多次派军事干部赴湘西寻找贺 龙和工农革命军,均未如愿。直到11月初,湘西前委才收到10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军事策略问题给贺龙同志之指示信》。中央的指示,使前委大受鼓舞和启发,明确了开辟湘鄂边根据地的正确道路。

  11月中下旬,湘西前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部队的实际状况,抓住敌人暂时撤退的机会,将部队集中到堰垭(桑鹤边界地区)一带进行 全面整编,逐渐摸索和积累了一套利用、教育、改造地方土著武装的经验。整编后,全军仅剩下91人,72支枪。堰垭整编使部队党的组织工作、政治思想工作都有较大的加强,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整编期间,湘西前委在慈利县官地坪(今属桑植县)建立红军秘密联络处,使官地坪成为红军的后方基地。整编结束后,湘西前委根据鄂西特委和施鹤特委的请求,决定第四军向鄂西游击,1929年1 月占领鹤峰县城,成立鹤峰县苏维埃政府。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 科召开。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为湘鄂西工农武装割据的继续发展 指明了方。1928年12月,湘西前敌委员会改称为“湘鄂西前敌委员会”,鄂西地方党组织纳人湘鄂西前委领。1929年2月1日至8日,湘鄂西前委在桑鹤边界地区的杜家村领导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进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整军运动,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杜家村整编使红四军获得空前的团结统一。经过半年的斗争,红四军发展至千人。5月上旬,红四军回师鹤峰县城。这时,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给贺龙及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信带到鹤峰。周恩来在信中对政治形势与红军发展方向、红军游击战争、党的组织与训练等问题作了明确指示。

  对照中央指示信,按照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经验,红四军在连队普遍建立党团组织,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对于训练党员和加强苏区建设等问题也采取了新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湘鄂西前委对红四军再次进行整编,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在鹤峰期间,湘鄂西前委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了鹤峰县委,一方面指挥红军扫清割据桑、鹤的障碍,另一方面派干部协助县委开展土地革命。至此,以鹤峰县城为中心的红色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为巩固和扩大割据区域,1929年5月下旬,红四军主力挥师南进桑植,开展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建立红色政权。星星之火又成燎原之势,部队恢复到3000余人。

  桑植红色政权的再次建立和红四军力量的不断恢复壮大,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更为惊恐不安。6月中旬,蒋介石抵达长沙,电令驻辰州独立十九师陈渠珍召集桑植、大庸、永顺、慈利、石门、鹤峰、五峰、宣恩、来凤、咸丰等县的地主武装,配合国民党正规军,对桑植进行四面“围剿”。 红四军经过反复计议,决定诱敌深人,使其背水作战,聚而歼之。先后于7月上中旬取得南岔大捷、赤溪河大捷。

  在南岔大捷、赤溪河大捷的推动下,桑植县的群众斗争迅速展开。 桑植县委和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和发展农民协会、基层党组织以及乡村红色政权,桑植的革命斗争达到高潮。至此,桑植、鹤峰的红色区域连成一片,形成以桑植、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初步实现中共中央割据湘鄂边的战略目标。

  在贺龙领导开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同时,周逸群等领导的鄂西特委在以洪湖为中心的荆江两岸开展游击战争,创立和发展了洪湖革命根据地。

  1930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东下洪湖与红六军会师,向长江中下游发展,并组建湘鄂边特委。3月2日,贺龙率红四军主力由鹤峰出邬阳关,开始东进,占领五峰县城。桑植起义以后,湘鄂边革命根据地范围扩大到包括湖北鹤峰、宣恩、巴东、长阳、建始,湖南石门、桑植、大庸、慈利等地,纵横两三百里。根据地内,党的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日益加强,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土地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全面进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巩固与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遥相呼应。

  在洪湖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形成巩固之时,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爆发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此时,驻湘鄂西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大部调往中原前线,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进攻暂时放松。湘鄂西党组织利用这一极其有利的形式,进一步开创了湘鄂西地区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1930年4月12日,根据中央文件通知,湘鄂边红四军改称红二军。7月3日,红二军和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县实现盼望已久的会师。根 据中央指示精神,红二、六军合编为红二军团,并组成以周逸群为书记的红二军团党的前敌委员会,贺龙任红二军团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全军团共万余人,5000余支枪。红二、六军的胜利会师及红二军团的成立,标志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红二军团成立后,在洪湖地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和反“围剿”武装斗争。这期间,红二军团在桑植、鹤峰、五峰、长阳等县境内来回游击,桑植苏区得以巩固和扩大。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