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刘革安:让红色更红、让发展更足

2019/03/11  浏览量: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张家界市市长刘革安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传承红色基因既是新时代所需,也是振兴老区、发展老区,实现老区同全省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小康的信心所在。

  脱贫攻坚给老区带来深刻变化 乡村振兴为老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刘革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张家界干部群众保持当年为革命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老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脱贫攻坚为例,2014年张家界贫困人口289307 人,贫困发生率20.1%,到2018 年底,贫困人口剩下30362 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2.17%,四个县(区)已经有三个摘掉了贫困帽。今年将举全市之力,推动深度贫困县桑植县的脱贫攻坚,确保年底如期脱贫。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老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做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是张家界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刘革安认为,把乡村振兴的重点放到贫困地区,或是刚刚脱贫、即将脱贫的地区,将有效防止返贫,有效缩小城乡、农村各个区域间的差别,促进协调发展,有利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张家界百姓的行为自觉

  习近平3月4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刘革安说,红绿结合,张家界在传承红色基因上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发力,更好地“培根铸魂”。

  一是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张家界包括整个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根据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中央统一部署的教育活动。张家界建成了桑植贺龙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众多教育基地。现在,自发参观这些场馆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到这些场馆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的单位也越来越多。

  二是认真做好革命史料的整理工作。作为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党史部门、宣传部门等进一步挖掘好、整理好革命史料,让宝贵的历史资料保存下来、传承下去,来教育干部群众和子孙后代。

  三是创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的方式。张家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把生态的绿和革命的红有效结合起来,既能够更好地发展旅游,更重要的是能让来张家界观光参观的游客在享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感受到当年的革命精神,受到洗礼和教育。

  让红色更红 让发展更足

  这些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今年,刘革安继续呼吁出台《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刘革安介绍,由于地理环境差、投入不足、产业单一,贫困集中连片,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欠发达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总量小、均量少、质量低。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生计不稳定、脆弱性强等个体性因素日益突出,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

  据悉,在去年两会上刘革安和一些代表联名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议案》后,国家相关部委很重视,给予了积极回应。致公党中央、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等都高度关注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的发展,组织了相关的调研。

  刘革安表示,在国家出台的支持老区发展“1258”政策助力下,原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陕甘宁、赣南、海陆丰、左右江、川陕等革命老区加速发展,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通过编制《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区域脱贫攻坚和跨省合作协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发展跨省协调机制,努力把片区建设成为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

  链接:

  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两块重要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诞生地和长征出发地。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横跨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的19 个市州(区县),101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18.89 万人,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白族等33个少数民族,有澧水、沅水、清江、乌江、汉水等水系,天门山、八大公山、壶瓶山、武当山、梵净山、神农架等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富集多样,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系统核心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